发布日期:2019-12-29 浏览次数:次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在经历过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后,目前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创业公司作为一个新创企业,尤其需要关注企业产品质量。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试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中的质量管理等。
1、设计试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产品研发包括发展新产品和改造旧产品,其具体过程包括市场调研、实验研究、制订方案、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设计制造、试制与鉴定等。也就是产品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前的全过程。
设计试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制造者两方面要求。
一方面,通过大量客户知识获取和识别,确认消费对新产品的明确需求,准备界定新产品的质量特性、降低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要满足生产制造的基本要求,如产品的工艺和标准化水平要合理。这些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影响今后的生产秩序和经济效益。因此,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
2、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制造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实现设计阶段对质量的控制意图,其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受控制状态下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一般来说,制造阶段的质量管理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关。
第一,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保证工艺质量;
第二,组织技术检验,把好工序质量控制;
第三,掌握质量动态,加强不合格品管理。
3、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辅助生产过程是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和劳务,前者如基本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动力、工具、模具等,后者如设备维修服务等。生产服务过程则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过程提供各种生产服务活动,例如供应、保管、运输等。这两者既是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条件,也是基本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其任务是为制造过程实现优质和高效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