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29 浏览次数:次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在动机激发模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人员激励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着重研究动机的因素,认为人的劳动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人的自然需要靠外在物质生活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则要通过社会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从工作成就中去满足。因此通过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劳动动机,促使人通过劳动来满足方面的需要。由于该理论的内容是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蒋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等。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采取行为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其观点是,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奖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奖酬的影响。这类理论主要有:弗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着眼于行业的结果。认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要出现;反之,行为则会消弱或消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这类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论”、罗斯和安德鲁的“归因论”等。
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对领会激励的深刻内涵,形成人员激励的机制,正确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做好人员激励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