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1-01 浏览次数:次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分工提高效率,企业组织内部也一定要进行分工。劳动分工形成了专家,专家队伍的形成对协调提出了要求,而将专家们归并到一个部门中,在一个管理者指导下工作,可以促进这种协调。这些工作就属于部门化。准确的说,所谓的部门化,就是将组织中的工作和人员组编成可管理的单位。部门化是建立组织结构的首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分工。
企业部门划分方法有多种,企业可以根据组织目标和单位目标选择有利的部门化就去。一般来讲,组织部门化依据的基础有下述几个方面
1、人数
由于组织中的人数较多,为便于管理,将人员划分成几个部分,其划分依据为人数,各部分工作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这种部门化依据没有体现分工的优势。最典型的是军队中连、排、班的划分和学校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分班上课。这种部门化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如部队中有不同技术兵种的连排建制,他们的划分难以用人数作为标准;学校中按照专业或学科的侧重(兴趣、偏好等)进行编班,也难以以数为标准,等等。
2、职能
职能是分工的基础,因此也是部门划分的重要依据。每个职能部门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都负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以职能为依据进行部门化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有得于节约人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培训工作,可以说是简单易行,效果好。
3、产品
按照产品和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品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早已显得日益重要。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某一产品的有关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
(1)、产品部门化的优点
1)、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每一个产品部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利润责任,这有利于总经理评价各部门的业绩;
3)、在同一产品部门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
4)、容易适应企业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
(2)、产品部门化的缺点
1)、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
2)、每一个产品分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权力,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
3)、对部门的各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产品分部往往不善于利用,以致总部一些服务职能不能获得充分利用。
4、顾客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组织还可以以顾客为依据进行部门化,如精品部、中老年特色服装部、儿科等。顾客部门化方式一个隐含的假定是:每个部门所服务的顾客都有一类共同的问题和要求,需要各种的专家才能予以更好的解决、顾客部门化方式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
5、地区
对于地理上分散的企业来说,按地区划分部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原则是把某个地区或区域内的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委派一位经理来主管其事。按地区划分部门,特别适用于规模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往往设有中央服务部门,如采购、人事、财务、广告等,向各区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1)、区域部门化的优点
1)、责任到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每个区域部门的主管都要负责该地区的业务盈亏;
2)、放权到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殊的市场需求和问题,总部放手让区域人员处理,会比较妥善、实际;
3)、有利于地区内部协调;
4)、对区域内顾客比较了解,有利于服务与沟通;
5)、每一个区域主管都要负一切管理职能的活动,这对培养通过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2)、区域部门化的缺点
1)、随着地区的增加,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而这类人员往往不易得到;
2)、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上时间是、空间上的限制,往往是“天高皇帝远”,总部对其难以控制;
3)、由于总部与各区域天各一方,难以集中开展经济服务工作。
6、过程
这是按产品的形成过程各阶段进行部门化。这样做有利于各过程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部门化的过程中有三点必须注意:第一,以什么标准划分部门,其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便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第二,按某一标准划定部门后,不宜多变。必要的改进是不可缺少的,但变动过于频繁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因而不宜多变,变则需要慎重;第三,部门化所依据的基础不是单一的,可以先按产品部门化,后按职能部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