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手段
发布日期:2019-12-29 浏览次数:
在管理实践中,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和精神激励2种。
1、物质激励
常用的物质激励形式主要有工资、资金和福利等。
工资是员工定额劳动的报酬,资金是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这两部分对于员工劳动行为的激励作用都不容忽视。从能力的角度看,取得工资说明员工具备担任目前工作职务的能力,取得资金意味着具有超过担任目前工作的能力。由于它们决定着人们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同时由于它们影响到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因此它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状况,如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继续教育甚至社会地位等。
除了工资和资金,福利也是一个较重要的激励手段。福利问题解决不好,往往直接给员工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和后顾之忧,导致员工不能安心工作。
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水平状况下,物质激励仍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然而,知道物质激励的作用,并不说明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科学、公正、合理的工资和资金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是达到有效激励的基础,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公平、合理、客观的劳动成果评价标准,在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良好的激发效果。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表彰与批评、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等。精神激励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目标激励
使员工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通过目标激励可以使员工的自身利益与组织的集体利益相吻合,也可以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感到有奔头,获得一种满足感。
(2)、荣誉激励
对员工的成绩公开承认,并授予象征荣誉的奖品、光荣称号等,可以满足员工的自尊需要及成就感,达到激励的目的。
(3)、培训激励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达到目标的能力,同时也使员工感到组织对他的重视,从而既满足了员工未知的需要,又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晋升激励
通过提升员工到更重要的目前无上,给员工以希望,满足他自我实现的需要。
(5)、参与激励
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使员工在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事务中发挥作用,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
(6)、环境激励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优美的工作与生活的物质环境、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融洽的同事关系,从而使员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工作。
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有两种必须特别注意:一是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取恰当的“激励组合”;二是由于二者都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为目的,就必须通过人事考核、绩效考评等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才能收到实效。
- 上一篇:3种现代人员激励理论
-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8项活动